大陆1级黄片在线视频_欧美一级黄片兔费看_美国特一级黄色片_AAAAAA级成人影视_手机免费看欧美一级黄片_特黄一级片试试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级二级三级_一级特黄毛片免费看_黄片一级毛片免费

油壓機,油壓機廠家

全國產品銷售熱線

15588247377

產品分類

您的當前位置:行業新聞>>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的制作方法

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的制作方法

發布時間:2025-05-04

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包含殼體、針芯和彈簧,針芯和彈簧均設在殼體的彈射腔內,針芯與彈射腔滑動配合,彈簧作用于針芯,殼體上設有觸發按鈕,針芯側部與殼體之間設有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針芯側部與殼體或推發器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側部上的彈性鉤和設在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組成。本實用新型利用卡槽的兩個內側面在槽深方向上存在的高度差,當按壓采血針之后,針芯在彈簧推動下向前快速滑動,此時彈性鉤越過卡槽,實現第一次射擊穿刺,但針芯在回彈過程中由于彈性鉤的鉤體落入卡槽并來回振動,直至針芯停止運動。由于約束機構作用針芯不會產生二次穿刺。
【專利說明】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一次性自動采血針。這種采血針能夠有效防止采血過程中由于二次穿刺給受用者帶來的痛苦。

【背景技術】
[0002]一次性自動采血針是指一次性使用的帶有自動彈射結構的采血針。多年來這類采血針一直處于不斷改進與發展之中,目前這種自動采血針正逐漸走向成熟,并成為當今醫用采血器件的主流。
[0003]一次性自動采血針通常包含殼體、針芯和彈簧三部分,其中,殼體構成一個彈射腔,針芯和彈簧均設在彈射腔內,彈簧作用于針芯的后端,針芯內設有帶針尖的針體,針尖位于針芯前端并套有一保護桿或保護套,保護桿或保護套從殼體前端伸出,殼體上設有按鈕,針芯與殼體之間設有卡鎖結構。
[0004]中國專利CN102028480A公開了一件名稱為《改進型安全便捷式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申請號為201010596791.0的發明專利申請,參見附圖1。作為一種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該專利申請的技術方案無論從使用的安全性角度,還是使用的便利性角度均可稱之為一款經典設計,與以往其它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相比該方案體現了技術先進,操作簡便,使用安全的特點。但是,從這類采血針發射后對受用者形成的穿刺規律來看,絕大多數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發射后對受用者均形成多次重復穿刺,經高速攝影觀察采血針一次發射最多可達7次穿刺,而且多次穿刺孔位不同。這給受用者帶來了較強的疼痛感,甚至是痛苦。附圖2-7演示了上述專利方案在一次發射后形成多次穿刺的過程,其中,從附圖2到附圖7為一次發射后第一次穿刺的過程,然后回過來在附圖5到附圖7之間重復,直到針芯停止運動。從理論上分析,這類采血針發射時,動力彈簧在彈性勢能釋放后在彈簧腔內過分自由,由于慣性針芯在一次發射后無法立刻停止運動,需要經歷多次往復衰減振動,帶動針尖往復穿刺,直至彈性勢能被摩擦力消耗殆盡,才停止下來。
[0005]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有技術中曾有人采用雙彈簧措施,即使用一個彈簧作為發射的動力彈簧,使用另一個彈簧作為減振彈簧,當動力彈簧發射后利用減振彈簧進行緩沖,從而減少往復穿刺。但這種設計帶來的缺點是:增加了一個零部件,造成結構復雜,裝配復雜,成本高。此外減振彈簧的設計效果在理論與實際之間也很難把握準確。
[0006]為此,本實用新型從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角度入手對上述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發明內容】

[0007]鑒于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其目的是要解決上述現有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存在的多次重復穿刺問題。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包含殼體、針芯和彈簧,其中:
[0009]殼體構成一個彈射腔,針芯和彈簧均設在彈射腔內,針芯與彈射腔在彈射方向上滑動配合,彈簧在彈射方向上作用于針芯;針芯上設有帶針尖的針體,針尖位于針芯前端;殼體上設有觸發按鈕,針芯側部與殼體之間設有卡鎖結構。
[0010]其創新在于:所述針芯側部與殼體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側部上的彈性鉤和設在殼體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組成。
[0011]所述彈性鉤由彈性臂和鉤體組成,彈性臂在針芯側部斜向向后延伸,鉤體位于彈性臂的臂端而且鉤彎朝前。
[0012]所述卡槽在殼體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為凹形槽,該凹形槽的頂部相對于彈射腔后方或/和前方的內壁凸起,凹形槽具有第一內側面和第二內側面,第一內側面靠彈射腔后方,第二內側面靠彈射腔前方,在凹形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的高度,第一內側面的頂部與彈射腔后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連接,第二內側面的頂部與彈射腔前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連接;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與第二內側面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
[0013]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第二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包含套筒外殼、端蓋、針芯、彈簧和推發器,其中:
[0014]端蓋蓋在套筒外殼端口處,端蓋在套筒外殼內伸出一對彈性爪從而形成彈性夾,針芯被夾持在彈性夾之間,彈簧作用在針芯后部與端蓋之間的彈射方向上,彈性夾未端利用卡鉤和夾持力將針芯卡住,形成卡鎖結構。
[0015]推發器滑動設在套筒外殼中,推發器對應兩個彈性爪迎面設有迫使其向兩側分離的斜面或錐面,推發器的中空部分為彈射腔,推發器前部從套筒外殼中伸出一采血端面,采血端面中央設有出針孔。
[0016]其創新在于:所述針芯側部與推發器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側部上的彈性鉤和設在推發器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組成。
[0017]所述彈性鉤由彈性臂和鉤體組成,彈性臂在針芯側部斜向向后延伸,鉤體位于彈性臂的臂端而且鉤彎朝前。
[0018]所述卡槽在推發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為凹形槽,該凹形槽的頂部相對于彈射腔后方或/和前方的內壁凸起,凹形槽具有第一內側面和第二內側面,第一內側面靠彈射腔后方,第二內側面靠彈射腔前方,在凹形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的高度,第一內側面的頂部與彈射腔后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連接,第二內側面的頂部與彈射腔前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連接;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與第二內側面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
[0019]上述第一技術方案和第二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0020]1.上述兩個方案中,所述“前端”、“朝前”、“前后”、“前方”中的“前”是指以本實用新型采血針整體作為參照針尖所指的方向。所述“向后”、“前后”、“后方”、“后部”中的“后”是指“前”的反方向。
[0021]2.上述兩個方案均采用了開放式表述,即“包含……”,其原因是對于一個具體實施例來說可能還包括其他結構件,比如實施例1中還包括保護桿(或稱保護套,安全帽),而實施例2中還包括蓋帽。
[0022]3.上述兩個方案中,所述“凹形槽的頂部”是指凹形槽的開口端,在圖示中如果凹形槽倒置開口端則朝下,凹形槽順置開口端則朝上。
[0023]4.上述兩個方案中,所述“鉤體對應寬度”是指鉤體在凹形槽槽寬方向上的對應寬度。
[0024]5.上述兩個方案中,有關彈性鉤和卡槽的數量和布置問題。理論上彈性鉤和卡槽的數量在同一截面上設置一對、兩對、三對或四對,再多沒有必要。每對由一個彈性鉤與一個卡槽對應配合形成。在本實用新型中,較佳的方案是所述彈性鉤和卡槽在數量上由兩對組成,每對由一個彈性鉤與一個卡槽對應配合形成,兩對彈性鉤和卡槽之間以殼體或者套筒外殼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基準對稱布置。
[0025]本實用新型設計原理和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為了解決以往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存在的多次重復穿刺問題,本實用新型在針芯側部與殼體或者推發器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側部上的彈性鉤和設在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組成。本實用新型利用卡槽的兩個內側面在槽深方向上存在的高度差,當按壓采血針之后,針芯在彈簧推動下沿彈射腔向前快速滑動,同時針芯側部的彈性鉤越過卡槽,使采血針實現第一次射擊穿刺,但是針芯在回彈過程中由于彈性鉤的鉤體落入卡槽中,并在卡槽中來回振動,直至針芯停止運動,從而使針芯上的針尖相對殼體無法產生二次穿刺。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第一,結構簡單,構思巧妙;第二 ;沒有增加其他結構件,只要對原有模具進行改進即可獲得,幾乎沒有增加成本;第三,經高速攝影觀察,可以有效避免二次穿刺現象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現有典型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立體分解圖;
[0027]圖2-7為現有典型一次性自動采血針使用過程分解圖;
[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立體分解圖;
[0029]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上蓋立體圖;
[0030]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下蓋立體圖;
[0031]圖11-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三種狀態的局部放大圖;
[0032]圖14-2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使用過程分解圖;
[0033]圖2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立體分解圖;
[0034]圖2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使用狀態剖視圖;
[0035]圖2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第一剖視圖;
[0036]圖2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第二剖視圖;
[0037]圖2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放大圖。
[0038]以上附圖中的標號說明如下:
[0039]1.殼體;2.針芯;3.彈黃;4.針體;5.保護桿;6.出針孔;7.觸發按鈕;8.上蓋;9.下蓋;10.彈性鉤;11.卡槽;12.第一內側面;13.第二內側面;14.第一斜面;15.第二斜面;16.彈性片;17.卡口;18.套筒外殼;19.端蓋;20.推發器;21.彈性爪;22.側耳;23.卡鉤;24.斜面;25.采血端面;26.長腳;27.導向槽;28.導向塊;29.蓋帽;
30.檢測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41]實施例1: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
[0042]如圖8-圖13所示,該采血針由殼體1、針芯2、彈簧3和保護桿5組成(見圖8),其中,殼體I由上蓋8和下蓋9兩部分組成(見圖9和圖10),兩部分通過接觸面上所設的孔、銷結構連接成整體結構。殼體I構成一個彈射腔,針芯2和彈簧3均設在彈射腔內,針芯2與彈射腔在彈射方向上滑動配合,彈簧3在彈射方向上作用于針芯2。針芯2上設有帶針尖的針體4,針尖位于針芯2前端,針尖或針芯2前端套設有一保護桿5,保護桿5從殼體I前端的出針孔6中伸出。保護桿5與針芯2之間采用套接或可擰斷的細頸部形成可拆卸連接(本實施例采用的是可擰斷的細頸部連接)。殼體I上設有觸發按鈕7,針芯2側部與殼體I之間設有卡鎖結構。
[0043]為了解決以往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存在的多次重復穿刺問題,本實用新型在針芯2側部與殼體I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2側部上的彈性鉤10和設在殼體I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11組成(見圖8-圖10)。
[0044]所述彈性鉤10和卡槽11在數量上由兩對組成,每對由一個彈性鉤10與一個卡槽11對應配合形成,兩對彈性鉤10和卡槽11之間以殼體I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基準對稱布置(見圖8-圖13)。
[0045]所述彈性鉤10由彈性臂和鉤體組成(見圖11-圖13),彈性臂在針芯2側部斜向向后延伸,鉤體位于彈性臂的臂端而且鉤彎朝前。
[0046]所述卡槽11在殼體I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為凹形槽(見圖11-圖13),該凹形槽的頂部相對于彈射腔后方或/和前方的內壁凸起,凹形槽具有第一內側面12和第二內側面13,第一內側面12靠彈射腔后方,第二內側面13靠彈射腔前方,在凹形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13的高度,第一內側面12的頂部與彈射腔后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14連接,第二內側面13的頂部與彈射腔前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15連接;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與第二內側面13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
[0047]本實施例使用過程描述如下:
[0048]第一,使用前初始狀態
[0049]圖14表示此狀態。從圖14中可以看出,在此狀態下,彈簧3處于自由狀態無彈性勢能,彈性鉤10的鉤體在彈射腔內位于卡槽11后方。
[0050]第二,推壓保護桿使針芯上膛狀態
[0051]圖15表示此狀態。從圖15中可以看出,按照箭頭指向推壓保護桿5,迫使針芯2在彈射腔內向后滑動。針芯2向后滑動同時壓縮彈簧3,直至針芯2上的卡口 17卡在下蓋9上的彈性片16末端進入卡鎖狀態為止。在此狀態下,針芯2已上膛,彈簧3處于壓縮蓄勢狀態。
[0052]第三,卸除保護桿進入待發射狀態
[0053]圖16表示此狀態。具體操作是:在以上圖15的基礎上,扭轉保護桿5,迫使保護桿5與針芯2在細頸部處發生斷裂,然后拔除保護桿5,露出針體4和針尖,最終進入圖16所示的待發射狀態。
[0054]第四,按下觸發按鈕進入發射狀態
[0055]圖17表示此狀態。從圖17中可以看出,按下觸發按鈕7,觸發按鈕7上的按壓腳直接按壓彈性片16,迫使彈性片16末端與卡口 17脫鉤,此時在彈簧3的推動下,針芯2向前快速滑動,進入發射狀態。
[0056]第五,發射狀態的第一階段
[0057]圖18表示此狀態。從圖18中可以看出,在此狀態下,針芯2在向前快速滑動中,彈性鉤10上的鉤體沿第一斜面14滑動爬升,同時彈性臂被第一斜面14壓迫而發生彎曲。
[0058]第六,發射狀態的第二階段
[0059]圖19表示此狀態,圖11是此狀態的局部放大圖。從圖19和圖11中可以看出,針芯2仍在繼續向前快速滑動,此時彈性鉤10上的鉤體已相對第一斜面14滑動到頂部的卡槽11旁,此時彈性臂被第一斜面14壓迫而發生彎曲的量最大。
[0060]第七,發射狀態的第三階段
[0061]圖20表示此狀態,圖12是此狀態的局部放大圖。從圖20和圖12中可以看出,在針芯2繼續向前快速滑動過程中,因為在卡槽11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13的高度,而且卡槽11的槽寬較小(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與第二內側面13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彈性鉤10的彈性臂和鉤體來不及伸展落入卡槽11中,而是直接越過卡槽11的第二內側面13,繼續向前快速滑動,直至發生第一次穿刺為止。
[0062]第八,第一次射擊后針芯回縮狀態
[0063]圖21表示此狀態,圖13是此狀態的局部放大圖。從圖21和圖13中可以看出,在彈簧3和彈射腔前端壁反彈力的共同作用下,針芯2從上述圖20狀態向后回縮。在回縮過程中,彈性鉤10的鉤體沿第二斜面15滑動爬升,同時彈性臂被第二斜面15壓迫而發生彎曲。由于在卡槽11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13的高度,鉤體越過第二內側面13,彈性臂伸展,同時頂撞第一內側面12,最終鉤體被第一內側面12所攔截而落入卡槽11中。
[0064]第九,衰減振動狀態
[0065]圖22表示此狀態。從圖22中可以看出,在此狀態下,彈性鉤10被卡槽11鉤住而無法逃脫。此時,由于慣性和沖擊力作用,針芯2隨著彈性鉤10的鉤體在卡槽11寬度這個短距離區域內來回作衰減振動(此時針尖已遠離出針孔6),直至針芯2停止運動。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針芯2上的針尖相對殼體I不會產生二次穿刺。
[0066]實施例2:—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
[0067]如圖23-圖27所示,該采血針由套筒外殼18、端蓋19、針芯2、彈簧3、推發器20和蓋帽29組成(見圖23),其中:
[0068]端蓋19蓋在套筒外殼18端口處,端蓋19在套筒外殼18內伸出一對彈性爪21從而形成彈性夾,針芯2被夾持在彈性夾之間,彈簧3作用在針芯2后部與端蓋19之間的彈射方向上,針芯2兩側設有側耳22,彈性夾未端利用卡鉤23和夾持力將針芯2兩側的側耳22卡住,形成卡鎖結構(見圖24 )。
[0069]推發器20滑動設在套筒外殼18中(見圖24),推發器20對應兩個彈性爪21迎面設有迫使其向兩側分離的斜面24或錐面,推發器20的中空部分為彈射腔,推發器20前部從套筒外殼18中伸出一采血端面25,采血端面25中央設有出針孔6,推發器20后部設有兩個長腳26,長腳26內側分別設有導向槽27,導向槽27與針芯2兩側對稱設置的導向塊28配合形成射擊導向結構,該導向結構與彈性夾結構在俯視狀態下呈十字形交叉布置。
[0070]蓋帽29套在套筒外殼18前部,其中央設一檢測桿30,該檢測桿30前端設有一端孔,蓋帽29在射擊前裝配狀態下,檢測桿30插入出針孔6而端孔套在針尖上。
[0071]為了解決以往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存在的多次重復穿刺問題,本實用新型在針芯2側部與推發器20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2側部上的彈性鉤10和設在推發器20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11組成(見圖25和圖26)。
[0072]所述彈性鉤10和卡槽11在數量上由兩對組成,每對由一個彈性鉤10與一個卡槽11對應配合形成,兩對彈性鉤10和卡槽11之間以套筒外殼18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基準對稱布置(見圖25和圖26)。
[0073]所述彈性鉤10由彈性臂和鉤體組成,彈性臂在針芯2側部斜向向后延伸,鉤體位于彈性臂的臂端而且鉤彎朝前(見圖27)。
[0074]所述卡槽11在推發器20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為凹形槽(見圖27),該凹形槽的頂部相對于彈射腔后方或/和前方的內壁凸起,凹形槽具有第一內側面12和第二內側面13,第一內側面12靠彈射腔后方,第二內側面13靠彈射腔前方,在凹形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13的高度,第一內側面12的頂部與彈射腔后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14連接,第二內側面13的頂部與彈射腔前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15連接;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與第二內側面13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
[0075]本實施例使用過程描述如下:使用前初始狀態見圖25所示,端蓋19上的兩個彈性爪21通過卡鉤卡住針芯2的側耳22,彈簧3被壓縮,針芯2處于待發射狀態。使用時只要拔掉蓋帽29,用手指捏住套筒外殼18將推發器20的出針孔6對準采血部位直接撳壓,此時推發器20在外力推動下沿套筒外殼18內腔上滑,斜面24將兩個彈性爪21未端向兩邊推開,于是卡鉤與側耳22解脫,彈簧3推動針芯2沿導向結構向下射擊,針尖射出出針孔6刺向采血部位。針芯2在射擊過程中導向塊28沿導向槽27滑動到下端位置時受阻,彈簧3又帶動針芯2回縮。
[0076]從針芯2脫鉤開始直至針芯2停止運動為止,這期間所發生的過程實施例2與實施例I中使用過程描述的第五步至第九步相同。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圖27的基礎上,結合實施例I中使用過程描述的第五步至第九步內容完全能夠想象出實施例2不會發生二次穿刺。因此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0077]下面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情況作如下說明:
[0078]第一,實施例1是以中國專利CN102028480A,名稱為《改進型安全便捷式一次性自動采血針》,申請號為201010596791.0的發明專利申請技術方案為基礎改進而得到。實施例2是以中國專利CN2619583Y,名稱為《自鎖型一次性安全自動采血針》,專利號為03221437.5的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方案為基礎改進而得到。這兩款采血針在一次性自動采血針中具有典型性。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79]第二,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描述的彈性鉤10和卡槽11在數量上均由兩對對稱布置構成。但理論上彈性鉤10和卡槽11的數量為至少一對,每對由一個彈性鉤與一個卡槽對應配合形成。換句話說,在同一截面上設置一對、三對或四對均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并取得相同或相似的技術效果。采用兩對彈性鉤10和卡槽11,并且對稱布置更多的考慮到受力的均衡性以及機構的可靠性,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現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對于這些內容是容易理解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包含殼體(I)、針芯(2)和彈簧(3),其中: 殼體(I)構成一個彈射腔,針芯(2)和彈簧(3)均設在彈射腔內,針芯(2)與彈射腔在彈射方向上滑動配合,彈簧(3)在彈射方向上作用于針芯(2);針芯(2)上設有帶針尖的針體(4),針尖位于針芯(2)前端;殼體(I)上設有觸發按鈕(7),針芯(2)側部與殼體(I)之間設有卡鎖結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針芯(2)側部與殼體(I)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2)側部上的彈性鉤(10)和設在殼體(I)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11)組成; 所述彈性鉤(10)由彈性臂和鉤體組成,彈性臂在針芯(2)側部斜向向后延伸,鉤體位于彈性臂的臂端而且鉤彎朝前; 所述卡槽(11)在殼體(I)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為凹形槽,該凹形槽的頂部相對于彈射腔后方或/和前方的內壁凸起,凹形槽具有第一內側面(12)和第二內側面(13),第一內側面(12)靠彈射腔后方,第二內側面(13)靠彈射腔前方,在凹形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13)的高度,第一內側面(12)的頂部與彈射腔后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14)連接,第二內側面(13)的頂部與彈射腔前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15)連接;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與第二內側面(13)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鉤(10)和卡槽(11)在數量上由兩對組成,每對由一個彈性鉤(10)與一個卡槽(11)對應配合形成,兩對彈性鉤(10)和卡槽(11)之間以殼體(I)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基準對稱布置。
3.一種防止二次穿刺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包含套筒外殼(18)、端蓋(19)、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20),其中: 端蓋(19)蓋在套筒外殼(18)端口處,端蓋(19)在套筒外殼(18)內伸出一對彈性爪(21)從而形成彈性夾,針芯(2)被夾持在彈性夾之間,彈簧(3)作用在針芯(2)后部與端蓋(19)之間的彈射方向上,彈性夾未端利用卡鉤(23)和夾持力將針芯(2)卡住,形成卡鎖結構; 推發器(20 )滑動設在套筒外殼(18 )中,推發器(20 )對應兩個彈性爪(21)迎面設有迫使其向兩側分離的斜面(24)或錐面,推發器(20)的中空部分為彈射腔,推發器(20)前部從套筒外殼(18)中伸出一采血端面(25),采血端面(25)中央設有出針孔(6); 其特征在于:所述針芯(2)側部與推發器(20)彈射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防止二次穿刺的約束機構,該約束機構由設在針芯(2)側部上的彈性鉤(10)和設在推發器(20)彈射腔內壁上的卡槽(11)組成; 所述彈性鉤(10)由彈性臂和鉤體組成,彈性臂在針芯(2)側部斜向向后延伸,鉤體位于彈性臂的臂端而且鉤彎朝前; 所述卡槽(11)在推發器(20)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為凹形槽,該凹形槽的頂部相對于彈射腔后方或/和前方的內壁凸起,凹形槽具有第一內側面(12)和第二內側面(13),第一內側面(12 )靠彈射腔后方,第二內側面(13 )靠彈射腔前方,在凹形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的高度大于第二內側面(13)的高度,第一內側面(12)的頂部與彈射腔后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14)連接,第二內側面(13)的頂部與彈射腔前方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15)連接;在凹形槽的槽寬方向上第一內側面(12)與第二內側面(13)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倍鉤體對應寬度,同時小于二倍鉤體對應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自動采血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鉤(10)和卡槽(11)在數量上由兩對組成,每對由一個彈性鉤(10)與一個卡槽(11)對應配合形成,兩對彈性鉤(10)和卡槽(11)之間以套筒外殼(18)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基準對稱布置。
【文檔編號】A61B5/151GK204091993SQ201420307382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0日
【發明者】施國平 申請人:蘇州施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專利名稱:一種美白肌膚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美白肌膚的中藥配方,屬中藥領域。。背景技術:美白是很多愛美女士的需求,現在市場上很多美白產品為了達到效果會添加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可能會讓你看到即時的效果,但是長久地使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頸肩腰腿風濕疼痛病的膏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頸肩腰腿風濕疼痛病的膏藥,具體地說是治療頸肩腰腿風濕疼痛病的膏藥。背景技術:頸肩腰腿風濕疼痛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臨床各科難以診治的疑難病,這類疾病是人體
  • 專利名稱:一種酶調控的納米超分子囊泡的制備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一種酶調控的納米超分子囊泡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納米超分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酶調控的納米超分子囊泡的制備方法及應用。背景技術:刺激響應囊泡因其在化學、生物和材
  • 用于吸氧的降噪濕化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用于吸氧的降噪濕化裝置,包括瓶體和瓶蓋,瓶蓋設有出氣管,瓶體下部設有進氣管,瓶腔內下部設有散氣環管,進氣管連通散氣環管,散氣環管下側管壁布有散氣孔;瓶蓋上的進水管座位于瓶腔內端設有進
  • 一種智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智能護理床,它涉及醫療護理器械【技術領域】,它包含床身、床尾、后背升降裝置、曲腿支撐機構、翻身支撐機構、坐便裝置轉換機構;后背升降裝置設置在床身的前段,曲腿支撐機構設置在床身的后段,床身的尾部設有床尾
  • 專利名稱:風膽口服液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是一種含有動物膽汁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是一種對成人、小兒的急性氣管炎、急性喘息型氣管炎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具有良好療效的風膽口服液,同時本發明也涉及其制備工藝。目前,用于治療急慢性支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銀屑病及神經性皮炎的中草藥丸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中草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銀屑病及神經性皮炎的中草藥丸。背景技術:銀屑一般習慣稱之為牛皮癬,中醫古稱之為“白庀”,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征是在紅斑上反復出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涼血止血、滋陰化瘀、養肝明目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ー種用于涼血止血、滋陰化瘀、養肝明目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屬于制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污染、生活壓カ的増大、人們精神勞累緊張等因
  • 一種心胸外科患者術后活動的安全手杖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心胸外科術后患者活動的安全手杖,包括手杖支架、底座,所述手杖支架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手杖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把手,手杖支架下端側壁上固定有一胸腔閉式引流瓶放置盒和插輸液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癥,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
  • 專利名稱:足療健身珍珠墊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底按摩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工具。背景技術:腳底按摩法是既古老又嶄新的醫術。它是一種安全、簡便、經濟、有效的無損傷醫學范疇的自然療法,既可保健強體,又能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腳底按
  • 專利名稱:胸部穿刺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胸部穿刺針。背景技術: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胸部穿刺針主要由針頭、針管、活塞和針芯構成, 在給病人進行胸部穿刺時,需要手拉針芯借助負壓抽吸樣本,操作十分麻煩
  • 盧頁腦術后固定引流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顱腦術后固定引流裝置,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床板和床腿,其特征是在床板的上段中央固定設有兩條滑槽,滑槽內設置有滑臂,滑臂的上段設置有萬向軸,萬向軸與滑臂之間設置
  • 專利名稱:凝血酶抑制劑的噴霧干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恒重的凝血酶抑制劑的制備方法,特別是所述抑制劑的噴霧干燥。本發明還涉及凝血酶抑制劑的新鹽、含所述鹽的藥物以及這些鹽用于制備具有抗血栓形成的藥物的用途。本發明特別涉及通式I的新
  • 專利名稱:含有環組普羅的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尤其涉及糖尿病,具體來說是一種含有環組普羅的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糖尿病是人類最常見的新陳代謝失調疾病。大部分是依賴胰島素的,或稱作第
  • 一種呼吸機濕化罐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呼吸機濕化罐,包括濕化罐罐體,罐體底部設置有導熱金屬底座,而頂部則開有進氣口、出氣口以及進液口,濕化罐罐體中還設置有一個自動補液裝置,所述自動補液裝置為一兩階管結構,此兩階管結構的上階部分為一長直管
  • 專利名稱: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氮雜甾族化合物,它們的制備及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系列新的、用來治療和預防前列腺肥大的氮雜甾族化合物,并提供了使用方法和用它們制得的組合物,以及它們的制備方法。雖然已經指出抑制睪丸激素5α-還原酶活性
  • 專利名稱:三聯式豐乳法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到一種豐乳方法,具體地說涉及到三聯式快速豐乳的方法及其產品的制備。背景技術:隨著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提高,廣大中青年婦女的審美要求也隨之提高,女性體形美的欲望在她們心靈上有所增加,都希望自己擁
  • 專利名稱:多潘立酮滴丸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胃腸促動力作用,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腹脹、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的藥物組合物,特別涉及以多潘立酮為原料制備而成的一種藥物組合物口服制劑。背景技術: 多潘立酮(domperidone)
  • 專利名稱:一種解酒保肝口服液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保健品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解酒保肝口服液。背景技術:隨著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群需要通過交際來拓展交際圈,吃飯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在飯桌上,酒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交際
  • 專利名稱:一種促進母豬卵巢發育的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養豬飼料添加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提高豬群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方法,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提高母豬繁殖性能的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背景技術:在養豬生產過程中